江漢大學(Jianghan University)是一所由湖北省,武漢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省級“雙一流”綜合性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81年的原江漢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創辦于1952年的原武漢教育學院、創辦于1958年的原武漢職工醫學院。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四校合并基礎上組建新的江漢大學。2009年3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湖北省化學研究院整體并入。 2021年9月,科技部批復依托江漢大學建設, 省部共建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學校總占地面積約2000畝,校舍建筑面積近8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5.832億元。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開設 77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 有全職院士2人、雙聘院士3人 ,專任教師1209人,專任教師中博士人數和比例,為595人、47.6%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0073人,其中本科生18169人、高職生566人、研究生1031人(其中全日制983人)、學歷留學生355人(均為本科生)。
一、校內停車現狀(停車位時間,空間分布不均):
時間分布不均:工作日高峰期交通壓力大,教職工上下班和學生下課就餐時段及每年的畢業季和開學季為高峰期,而節假日及寒暑假為低谷期。
空間分布不均:(1)停車位地點設置不均,在三角湖校區,停車位主要設置在主干道,主廣場及教學樓周邊,而教職工住宅樓間的停車位相對較少。(2)集中停放區域分布不均,在日常上課期間,教學區周邊停放的車輛較多;夜間及節假日期間,教職工住宅區停放的車輛相對較多;就餐時段,食堂及商業街附近商家配送車輛及附近就餐居民的社會車輛較多。
二、造成車輛行駛、停放困難的原因:
(一)校園周邊社會環境影響
高校周邊存在住宅區,商場,超市,醫院,菜市場等各類具有高停車需求的場所,因校內停車位一般是免費或低收費,因此,很容易被作為停車的首選地。
(二)高校辦學社會化的必然結果
隨著高校社會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停車問題也愈發突出。就三角湖校區而言,進出的車輛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是以校園為出行目的地的群體,主要包括教職工及家屬、來訪辦事人員、校內經營性單位及租戶等;第二類是接送在校內借讀學生的家長的車輛及學生租借的共享汽車等;第三類是外賣配送、物流運輸及社會閑雜車輛;第四類是校車、校內后勤保障運輸車輛(巡檢車、灑水車、物資運輸車、無人售貨車及無人快遞配送車)及校園醫院的急救車等。
(三)停車場的規劃建設缺乏前瞻性
以江漢大學三角湖校區為例,造成停車難的因素主要有:1.沒有規劃專門的停車場:三角湖校區建于本世紀初,當時停車難的問題不明顯,所以沒有規劃專用的停車場。2.教職工住宅生活區、校內商業街、教學區沒有嚴格區分:校園內的教學區、學生生活區、教職工住宅區沒有實質性的隔離,因此,各種車輛及交通工具可以在各區域之間隨意行駛、停放。3。現有停車場配建的標準低:主要在校內廣場及教學樓附近綠化帶空地附近劃線了部分停車場,大部分車輛就近停放在附近道路兩側,需校內巡查人員進行引導。
(四)校內車輛的行駛和停放不規范
1.無法分道行駛:校內道路是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合并,在上下課高峰期經常出現行人與機動車爭搶道路的現象。2.隨意停放現象嚴重:部分駕駛員將車輛隨意停放在道路中間,拐彎或出口處接人,極易造成擁堵。3.非機動車占用機動側停車位:校園內規劃設置的非機動車位較少,學生及外賣,物流配送人員隨意停放,造成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停車位的問題。
(五)入校車輛管理存在問題
高校內機動車通行及停放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方面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管理體制不完善。大多數高校的交通管理主要由學校的保衛部門負責,某些收費的校園停車場則由社會性的經營公司來代為管理,容易出現責、權、利分配不均的問題;學校對管理部門過分強調服務職能,客觀上削弱了其管理職能;個別駕駛員不服從管理,辱罵、毆打執勤人員;部分教職工不能自律,隨意停車等。這些都挫傷了管理部門的積極性,使得車輛管理服務存在很大的隱患和危險。管理缺乏法律法規。目前,國家沒有針對高校車輛通行、停放管理的專門法律法規,執法部門也無法對校園內行駛、停放的車輛進行有效管理。實際上,大多數高校都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來制定學校內部的管理辦法,由于不具備法律效力,約束力有限,作用不管理手段滯后。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登記、辦理通行證等,但實際效果不佳。
三、全球泊高校停車解決方案:
停車管理的大環境和小環境、靜態交通與動態交通構成了完整的交通系統。由于機動車總是在“行”與“停”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因此,應從供和求兩方面著手,疏導與節源并舉,誘導“需求”適應“供給”,使得交通設施長時間處于最佳的使用狀態。
加大建設力度,增加內部供給:
利用原有場地,重新分區劃設停車位,對商業街,食堂及醫院等社會車輛較多停放區域劃設專門停車區域(并為非機動車劃設專門停車區域),可以重新修整原有閑置的停車場地,增加設施,重新投入使用,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道路、廣場等盡可能多地劃設停車。
利用技術手段,減少外來“需求”
外來車輛進入高校的“需求”各不相同,可以采取杜絕和控制兩種手段。通過全球泊WenlinkPark停車大數據平臺將校內教職工車輛及校園管理,服務保障車輛,商戶運輸車輛進行系統分組錄入。通過全球泊車牌識別終端和UT6停車服務機器人對不同車輛進行識別分類。對教職工及家屬車輛采用低收費規則,校園管理,服務保障車輛免費通行,商戶可對應開通商戶賬號進行長租車管理。對于校外社會車輛則采取臨停車高收費規則,減少社會車輛入場停車。每個學院開通一個分組賬號,可由每個學院各自對各學院的日常教學活動期間來訪車輛進行設置。
分時計價,緩解交通壓力
對于學校寒暑假及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采取另一套收費模式,對社會車輛進行低收費規則,方便附近居民及游客停車,緩解附近道路停車壓力
車道控制,引導合理停放:
通過對教學樓,圖書館及食堂等極易造成交通擁堵的區域周邊的路口,拐角等地安轉云基地磁,當車道上有車輛超時停放,系統自動通知校內巡查人員,并發出警告聲,勸其離開,保持車道暢通。
泊位精細化管理
針對校園醫院急救車位,可以配置云基車位鎖和視頻樁,視頻樁識別到急救車輛到達,自動打開車位鎖;車輛離開泊位,云基車位鎖自動升起;確保急救車輛專位不被其它車輛占用,為每一次急救提供車位保障;針對充電樁車位,在充電車位上部署限制車輛進入的物聯網車位鎖與車位相機聯動,車位相機識別到新能源車后,通知物聯網車位鎖開啟,允許新能源車輛停放。
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和諧氛圍
進出校園的車輛類型多、緣由雜,在通過建設各種制度、實施各種手段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在主要出入口及擁堵易發生區域設置宣傳標語,使駕駛員自覺遵守行駛規則,摒棄隨意停放、隨意鳴笛、超速等不文明現象,既能保障校內車輛行駛和停放的安全方便,又可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
四、改建后的校園風景圖: